分享到:微信
> 诗歌 > 诗词鉴赏 >

游园不值的诗意

<<回目录

【游园不值】

作者:叶绍翁

应怜屐齿印苍苔,

小扣柴扉久不开。

春色满园关不住,

一枝红杏出墙来。

【译文1】

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爱惜的青苔, 轻轻地敲柴门,久久没有人来开。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, 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。

【译文2】

趁春日天气晴好,外出会友。也许是园主人爱惜苍台怕我们踏上鞋印吧,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。但这也没有关系,花园里的春色是关不住的。那露出墙外的一枝枝红杏已经泄露了盎然的春色。

【诗意1】

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,但是敲了半天门,也没有人来开。主人大概不在家。也许是担心游人踏坏了地面的青苔,故意不开门。但是一扇柴门,虽然关住了游人,却关不住满园春色,一只红色的杏花,早已探出墙来。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。

【诗意2】

头两句“应怜屐齿印苍苔,小扣柴扉久不开”,交代作者访友不遇,园门紧闭,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。但写得很幽默风趣,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,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,所以“柴扉”久扣不开。将主人不在家,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,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。由于有了“应怜屐齿印苍苔”的设想,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: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,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,但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”。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,构思奇特,“春色”和“红杏”都被拟人化,不仅景中含情,而且景中寓理,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,受到哲理的启示:“春色”是关锁不住的,“红杏”必然要“出墙来”宣告春天的来临。同样,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、禁锢不了的,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,蓬勃发展。

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,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。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,它是一首无法成游、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。首句又作“应嫌屐齿印苍苔”,我却嫌这“嫌”字不好,它似乎在表现园主人闭门谢客、远离尘嚣的清高,但清高得有点做作。倒是“怜”字有情致,高齿的木板鞋(屐,音jī)不避苔滑路僻,去探访春天消息,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怜惜、同情,尽管它吃了“闭门羹,轻拍木编门扇(柴扉,音fēi)而久久不见打开。“嫌”是从推测园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笔,“怜”则是从探访春色者的 游兴的角度落笔,后者更贴合“游园不值”、无缘进门的诗题。无缘 进得园门,游赏的愿望受阻,未免有点扫兴。但扫兴之余惊喜地发现奇遇、奇兴,由一枝红杏出墙,想象着墙内满园春色灿烂夺目,这就把“屐齿游园”转化为“精神游园”了。失望后的意外精神补偿,弥足珍贵。春色在这么一“关”一“出”之间,冲破围墙,溢出园外,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、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。到底自然界比园主人更能体贴游人的情趣,这就不仅是游人怜屐,而且春色派遣红杏使者也 来怜屐了。从某些语句上看,此诗点化了陆游的《马上作》一诗:“平桥小陌雨初收,淡日穿云翠霭浮。杨柳不遮春色断,一枝红杏出墙头。”不过陆游此作未免平展,有点马上观花,不及叶绍翁之作那么精神专注,在深挚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波折中,迸发出春光难锁、喜从天降的生命力度,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学的启悟了。可见名家之诗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为名作,非名家一旦对生命与诗进行精诚开发,也可能出现奇迹。

【诗意3】

前两句“应怜屐齿印苍苔,小扣柴扉久不开”叙写诗人访友不成。首句“应怜屐齿印苍苔”,“应”表示猜测,即可能,大概的意思。“怜”即怜惜、爱惜,惋惜。“应怜”即大概就是惋惜。“屐”是木鞋。“屐齿”即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。“印苍苔”即在苍苔上印下屐齿印。“苍苔”即青苔。这也暗示了园林所在的地方比较幽静,树木浓密,空气湿润,门前的土地上,经春雨滋润,就长满了青苔。起句就写出了“不值”,但诗人不是直接来写,而是运用了“怜”字,暗示了“不值”的惋惜之情。诗人前来游园,但是“不值”,敲门不开,却又舍不得离去,于是在门前徘徊,脚步来回地在苍苔上践踏,留下一串串脚印。次句“小扣柴扉久不开”,紧接上句而来。“小叩”即轻轻敲门。“柴扉”即用木柴、树枝编成的门。据相关资料记载,在唐宋时代,许多官僚地主和名人雅士都是有园林的,其中修建池台,栽种花木,供私人享乐。从“柴扉”两字推测,这首诗中所写的,是一个小小的花园。诗中一个“久”字,不但照应了“应怜”,而且表现出诗人依依不舍之情,同时也为下文描写“一枝红杏”铺垫。

接着最后两句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”叙写诗人没有进到园中,心里却又舍不得离开。 这时,诗人抬头一看,,一枝红杏冲破樊篱伸出来。是啊,“小扣柴扉久不开”,那春色到底是关不住的,纵使园门紧闭,居然还有,伸过墙来。这里,诗人用“一枝红杏”出墙而联想到“满园春色”。这里,诗人运用倒装手法,首先是强调春色满园,虽是想象,但给读者以悬念。接着一句“一枝红杏出墙来”顺应而出,由“一枝”推出“满园”。诗人把“一枝”和“满园”相对比,以小见大,窥一斑而知全貌,表现出诗人没有进到园中,却也感受到“满园春色”——繁花似锦、蝶舞莺啼的美景。同时,我们要注意,这里诗人选择“红杏”,是很有其用意,因为春暖花开时节,桃花、杏花、梨花等都在“争春”,这样,就有宜于表现“满园春色关不住其中”,也给读者以想象余地。“关不住”、“出墙来”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园中美丽的春色,表达出勃勃生机、春意盎然的春的境界。可以说,这最后两句,诗人不但给读者留下了极为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,提高了诗歌的审美意境,而且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蓬蓬勃勃的生机,感悟大自然生命的顽强与伟大!同时,也暗示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,从中也流露出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。

总之,诗歌景中有情,寓情于景,在虚实结合的描写中,给读者以极为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。特别是“一枝红杏”这一细节描写,以小见大,表现出诗人对面对大自然之美,从中透露出对大自然及其生活的认识,表现出一种哲理思想——一切美好的事物总是充满着顽强什么力,美是无法掩饰,也是掩饰不住的。

【上一篇】 【回目录】 【下一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