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:微信
> 子部 > 古代医书 > 四圣心源白话解 >

八·七窍解·咽喉

<<回目录

咽喉

【原文】

咽喉者,升降之路也。《灵枢•经脉》:胃足明之脉,循喉咙而入缺盆。脾足太之脉,挟咽而连舌本。心手少之脉,挟咽而系目系。小肠手太之脉,循咽而下胸膈。肾足少之脉,循喉咙而挟舌本。肝足厥之脉,循喉咙而入颃颡。五脏六腑之经,不尽循于咽喉,而咽为六腑之通衢,喉为五脏之总门,脉有歧出,而呼吸升降之气,则别无他经也。六腑也,而中有则气降,故浊由咽而下达,五脏也,而中有则气升,故清自喉而上腾。盖六腑者,传化物而不藏,不藏则下行,是天气之降也;五脏者,藏气而不泄,不泄则上行,地气之升也。地气不升则喉病,喉病者,气塞而食通;天气不降则咽病,咽病者,气通而食塞。先食阻而后气梗者,是脏完而腑伤之也,先气梗而后食阻者,是腑完而脏伤之也。而总之,咽通六腑而胃为之主,喉通五脏而肺为之宗。衰土湿,肺胃不降,浊气堙郁,则病痹塞,相火升炎,则病肿痛。下窍为,上窍为之气浊,之气清,清气凉而浊气热,故清气下陷,则凉泄于魄门,浊气上逆,则热结于喉咙也。

【翻译】咽喉,升降的路。《灵枢•经脉》说:胃足明的脉,沿着喉咙而入锁骨上窝。脾足太的脉,挟咽而连舌根。心手少的脉,挟咽而连接到眼睛。小肠手太的脉,沿着咽而下胸膈。肾足少的脉,沿着喉咙而挟舌根。肝足厥的脉,沿着喉咙而入鼻咽部。五脏六腑的经,不全沿着咽喉,但咽为六腑的通衢,喉为五脏的总门,脉有岔道出,但呼吸升降的气,则别无他路。六腑,而中有则气降,所以浊由咽而下达,五脏,而中有则气升,所以清自喉而上腾。六腑,传导转化的物质但不藏,不藏则下行,是天气的下降;五脏,藏气但不泄,不泄则上行,地气的上升。地气不升则喉病,喉病,气塞而食通;天气不降则咽病,咽病,气通而食塞。先食阻而后气梗的,是脏完好而腑伤他,先气梗而后食阻的,是腑完好而脏伤他。总之,咽通六腑而胃为主管,喉通五脏而肺为主管。衰土湿,肺胃不降,浊气郁结,则发病痹塞,相火升炎,则发病肿痛。下窍为,上窍为的气浊,的气清,清气凉而浊气热,所以清气下陷,则凉泄于魄门,浊气上逆,则热结于喉咙。

【原文】

甘草桔梗射干汤

甘草(生)二钱 桔梗三钱 半夏三钱 射干三钱,煎半杯,热漱,徐服。治咽喉肿痛生疮者。

贝母升麻鳖甲汤

贝母三钱 升麻二钱 丹皮三钱 元参三钱 鳖甲三钱,煎半杯,热漱,徐服。治喉疮脓成者。

【翻译】甘草桔梗射干汤

甘草(生)7克 桔梗11克 半夏11克 射干11克,煎半杯,热漱,徐服。治咽喉肿痛生疮者。

贝母升麻鳖甲汤

贝母11克 升麻7克 丹皮11克 元参11克 鳖甲11克,煎半杯,热漱,徐服。治喉疮脓成者。

【上一篇】 【回目录】 【下一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