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:微信
> 子部 > 古代医书 > 中医基础理论 >

四 精、气、血、津液·1 精

<<回目录

第一节

一、的基本概念

(一)的哲学含义

中医学、气、血、津液学说中的概念,滥觞于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中的“气说”。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上,在气的概念的演变过程中,以《管子》为代表将气范畴规定为气,提出了气说,认为气是最细微而能变化的气,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,是世界的本原,是生命的来源。

《管子》气说中的气与气一元论的气范畴的含义同义。气即是气,是形成天地万物和人类的微物质,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。气说是一种接近原子论的唯物主义思想。

(二)的医学含义

气)在中医学上,其义有五:

1.泛指构成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。“夫者,身之本也”(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)。包括先天之和后天之。禀受于父母,充实于水谷之,而归藏于肾者,谓之先天之;由饮食物化生的,称为水谷之。水谷之输布到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,便称为五脏六腑之。泛指之又称为广义之

2.指生殖之,即先天之。系禀受于父母,与生俱来,为生育繁殖,构成体的原始物质。“两神相搏,合而成形,常先身生,是谓”(《灵枢·决气》)。生殖之又称为狭义之

3.指脏腑之,即后天之。脏腑之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,通过脾胃的运化及脏腑的生理活动,化为微,并转输到五脏六腑,故称为五脏六腑之

4.是指、血、津、液的统称,“有四:曰也,曰血也,曰津也,曰液也”(《读医随笔·气血神论》)。实为生命物质气、.血、、津、液的概称。

5.指人体正气。“邪气盛则实,气夺则虚”(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),“邪气有微甚,故邪盛则实;正气有强弱,故夺则虚”(《类经·疾病类》)。

总之,在中医学的、气、血、津液学说中,或称气是一种有形的,多是液态的微物质。其基本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。广义的,泛指构成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微物质,包括、血、津、液在内。狭义的,指肾藏之,即生殖之,是促进人体生长、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质。

二、的生成

人之根源于先天而充养于后天,“人之始生,本乎血之原;人之既生,由乎水谷之养。非血,无以充形体之基;非水谷,无以成形体之壮”(《景岳全书·脾胃》)。从的来源言,则有先天与后天之分。

(一)先天之

人之始生,秉血以成,借而赋命。父主施,犹天雨露;母主受,若地资生。男女媾,胎孕乃成。“一月为胞胎,气凝也;二月为胎形,始成胚也”(《颅囟经》)。

所谓“人始生,先成’’(《灵枢·经脉》),“合而形始成,此形即即形也”(《景岳全书·小儿补肾论》)。父母生殖之结合,形成胚胎之时,便转化为胚胎自身之,此既禀受于父母以构成脏腑组织的原始生命物质。“胎成之后,之凝,尤仗气护养。故胎婴在腹,与母同呼吸,共安危”(《幼幼集成》)。胚胎形成之后,在女子胞中,直至胎儿发育成熟,全赖气血育养。胞中气血为母体摄取的水谷之而化生。因此,先天之,实际上包括原始生命物质,以及从母体所获得的各种营养物质,主要秘藏于肾。

(二)后天之

胎儿月足离怀,出生之后,赖母以长气血,生神,益智慧。“妇人汁冲任气血所化’’(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下》)。脾胃为水谷之海,气血之父。“水谷之气为营,悍气为卫,营卫丰盈,灌溉诸脏。为人身充皮,肥腠理者,气也;润皮肤,美颜色者,血也。所以水谷素强者无病’’(《幼幼集成》):“以人之禀赋言,则先天强厚者多寿,先天薄弱者多夭。

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,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’’(《景岳全书·先天后天论》):脾胃为人生后天之根本,人之既生赖水谷微以养,脾胃强健,‘‘饮食增则津液旺,自能充血生也”(《存存斋医话稿》)。脾胃运化水谷之微,输布到五脏六腑而成为五脏六腑之,以维持脏的生理活动,其盈者藏于肾中。(i,肾者主水,受五脏六腑之而藏之,是藏于肾,非生于肾也。譬诸钱粮,虽储库中,然非库中出,须补脾胃化源”(《程杏轩医案》)。“肾者,主蛰,封藏之本,之处也’’(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)。人体之主要藏于肾中,虽有先天和后天之分,但“命门得先天之气也,脾胃得后天之气也,是以水谷之本赖先天为之主,而血又必赖后天为之资”(《景岳全书·脾胃》),两者相互依存,相互促进,借以保持人体之气充盈。

三、的功能

是构成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微物质,其生理功能如下。

(一)繁衍生

殖之与生俱来,为生命起源的原始物质,具有生殖以繁衍后代的作用。这种具有生殖能力的称之为天癸。男子二八天癸至,气溢泻;女子二七而天癸至,月事应时而下。盈而天癸至,则具有生殖能力。男女媾和调,胎孕方成,故能有子而繁衍后代:俟至老年,气衰微,天癸竭而地道不通,则丧失了生殖繁衍能力。由此可见,是繁衍后代的物质基础,肾充足,则生殖能力强;肾不足,就会影响生殖能力。故补肾填是临上治疗不育、不孕等生殖机能低下的重要方法。

(二)生长发育

人之生始于,由而成形,是胚胎形成和发育的物质基础。人出生之后,犹赖月的充养,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。随着气由盛而衰的变化,人则从幼年而青年而壮年而步入老年,呈现出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运动规律;这是临上补肾以治疗五软五迟等牛—长发育障碍和防治早衰的理论依据。

(三)生髓化血

肾藏生髓.脑为髓海。故肾充盛,则脑髓充足而肢体行动灵活,耳目聪敏。盈髓充则脑自健,脑健则能生智慧,强意志,利耳目,轻身延年。故防治老年痴呆多从补肾益髓人手。“肾生骨髓”(《素问·应象大论》),髓居骨中,骨赖髓以养。肾充足,则骨髓充满,骨骼因得髓之滋养而坚固有力,运动轻捷。齿为骨之余,牙齿亦赖肾生髓而充养,肾充足则牙齿坚固而有光泽。

生髓,髓可化血,“人之初生,必从始……血即之属也,但藏于肾,所蕴不多,而血富于冲,所至皆是”(《景岳全书·血证》)。足则血充,故有血同源之说。临上用血肉有情之品,补益髓可以治疗血虚证。

(四)濡润脏腑

人以水谷为本,受水谷之气以生:饮食经脾胃消化吸收,转化为:水谷微不断地输市到五脏六腑等全身各组织器官之中,起着滋养作用,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。其剩余部分则归藏于肾,储以备用:肾中所藏之,既贮藏又输泄,如此生生不息。“肾者,主受五脏六腑之而藏之.故五脏盛乃能泄,是藏于肾而非王于肾也。五脏六腑之,肾实藏而司其输泄,输泄以时,则五脏六腑之相续不绝”(《怡堂散记》):中医有“久病必穷肾”之说,故疾病末期常补益肾之以治。

【上一篇】 【回目录】 【下一篇】